跨境電商
2022.06.07
奕昕國際主攻剛性需求 + 專業委外
從擺地攤到跨境電商 小蝦米也能做成全球大生意
撰文/17Cross跨境電商生態村 | 攝影/奕昕國際
這位年輕人就是奕昕國際總經理Peter,也是致力於推廣電商知識的游牧電商粉絲團站長,他將「挑對商品」、「創意行銷」的地攤經濟學應用在跨境電商領域,用最少的人力與資源創造年營收達美金七位數的佳績,在2020年榮獲台北新貿獎金獎,堪稱利用電商以小資源創造大商機的最佳典範。
「這種往來奔波的日子在2000年電商開始興起之後,終於有了改變,利用電商就可以做生意,而且完全沒有時空的限制。」Peter說,將地攤生意搬上網路從eBay平台開始,並且於2005年也透過Amazon英國站來銷售商品,因為電商平台沒有場域限制,可以增加產品品項來賣,手機殼之外,也賣起手機配件與運動用品。
「跨境跟不跨境對我來說,那個線很模糊。」一開始做生意就是從中國進口產品到英國賣,並跨境銷售到其他歐洲國家,所以在Peter經商的概念裡,一直將「跨境」視為理所當然,因此在2014年與妻子從英國回台定居之後成立奕昕國際,以遠端遙控跨境平台生意,透過在英國做電商時就已經建立的營運能力,打造出與亞洲其他賣家的差異化競爭優勢。Peter強調,目前奕昕國際採取的營運模式仍然是從台灣、中國貿易商那邊進貨,賣到英國、德國、法國、西班牙、義大利、美國及澳洲、日本等國家,只是商品選擇上,除了主打自己熱愛的運動用品,也開始加入了露營與嬰幼兒用品,建立多元化商品優勢。
憑藉著Peter從擺地攤到做電商的14年銷售商品經驗,加上過去6年奕昕國際的跨境電商經營,這20年來業績都維持成長,近年來更穩定維持在營收達百萬美元的亮眼佳績。這一切除了歸因於Peter對歐洲市場、稅務法規的深入認識,更重要的是他經營跨境電商的3大關鍵戰略。
洞察需求》挑選已有銷量的產品
產品賣不賣得出去,是賣家成功與否的首要關鍵。因此Peter將過往擺地攤接觸客戶的經驗應用在經營電商選品之上,主挑「有實際需求」的產品,也就是透過平台的銷售數據找出市場上確實熱銷的商品。Peter說明,許多賣家認為應該搶先市場推出新品,方能取得先機贏得消費者青睞,但這樣的風險也相對較大,所以Peter傾向於不做創新產品,而是挑市場已經有銷量的商品,再加入自家品牌的創意元素,吸引買家眼光。這樣的策略主要歸因於,有銷售量的產品已通過市場測試,投入風險低,只要精準估算成本,計算是否有獲利空間,「雖然不是第一個賺最多的,但百分之百賣得出去,就有賺錢的機會。」Peter懷抱信心的說。
美感設計》抓住消費者的眼球
既然是主打競爭較為激烈的品項,上架之後要賣得出去,就得在許多地方下功夫,而文案與設計是首要關鍵。「七秒決定第一印象,這取決於產品的文案與頁面設計。」Peter強調,為強化美感設計能力,奕昕國際於菲律賓、英國、美國和南非都有合作委外的專業人士,專責文案撰寫與頁面設計工作,因此電商平台有新的廣告機制,奕昕都能馬上因應。
例如,多年前Amazon推動品牌註冊(Amazon Brand Registry)制度,文案呈現不能再只是單純的文字或簡單圖片拍攝,否則無法吸引買家目光,對此奕昕委外的設計團隊馬上製作出有情境、可引發顧客共鳴的文案設計,維持買氣。近期,Amazon再開放賣家在平台上刊登影音廣告,無疑又再成為賣家的挑戰。對此,Peter初期會先採取多張圖製成影片的方式,減少成本支出來因應廣告影音化的趨勢,並且同步尋找網紅及專業人士合作,製作影片類的文宣或廣告。
Peter進一步強調,美感設計是企業銷售能力的重要環節,因此將再進一步培訓菲律賓委外設計人員的行銷能力,加上菲律賓員工既有的英文語言優勢,勢能讓奕昕國際的行銷力再上一層樓。
經營IG》建立忠實粉絲群
產品售出後的服務好不好,牽動客戶是否再次回購,因此Peter也善用社群網站IG累積忠誠粉絲,建立自己的品牌知名度。Peter表示,奕昕國際在出貨時,會在包裝中放入宣傳單,邀請顧客加入自己的IG,目前約有1%至2%的顧客會加IG,至今已經累積一群忠實的粉絲群,透過IG與消費者互動,Peter藉此觀察消費者更新的需求,甚至透過IG邀請對品牌有認同的顧客試用新產品,帶動流量。
Peter 堅信著「術業有專攻」的理念,在公司營運上把資源集中於市場開發與行銷上,其餘則委外由專業的廠商協助,藉此追求最大獲利。
奕昕國際有限公司
- 成立時間:2017 年
- 主要產品:運動類用品
- 支援平台:Amazon、eBay、官網
- 主要市場:英國、北美
- 公司官網:https://essentialmarketing.com.tw/
洞察市場剛性需求,挑選一定會賣的產品
找貿易商供貨,商品包裝、驗貨、採購外包
運營資材專業委外,自身專注市場及客服
經營社群網站,掌握客服、建立忠實粉絲群
